HKIA专访系列Ⅳ 绿色建筑新世代
时间:1个月前 阅读:29 评论:1
去年12月,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1)中,通过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《巴黎协议》,为全球环保踏出重要一步。香港环保建筑师叶颂文(Tony Yip,左图):「环保已不再是一种生活选...
|
图片编号: |
fi0002867543 |
像素: |
1760 * 2640 |
解析度: |
240 |
图片大小: |
4.2MB |
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2867544 |
像素: |
1228 * 819 |
解析度: |
240 |
图片大小: |
1.4MB |
零碳天地的公共空间会用作主题展览,现正展示的是一个由竹棚搭成的天幕装置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2867545 |
像素: |
1228 * 819 |
解析度: |
240 |
图片大小: |
1.4MB |
零碳天地的正立面设计朝向东南面,令室内有冬暖夏凉的通风效果。另其锥形的建筑形态可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线,减少电灯的耗电量。 |
|
|
网友评论
usdt接口
回复是次活动由香港中联办北京联络部指导,京港联主办,北京天文馆配合举办。北京天文馆副馆长、北京古观象台台长齐锐介绍说,古观象台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,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实体呈现,陈列在天文台上的文物作为不可多得的国宝,不但是天文学家观天的仪器,更是古人敬天的礼器,体现出「天人合一「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。京港联执委陈咏琛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,「我们刚刚走过的古观象台楼梯,是清朝的南怀仁曾走过的楼梯,时空穿越,让我感受到580年间微妙的古今重叠。」陈咏琛说,古观象台见证了中西方在天文学上的交流,留下了丰富的物证,「在国家持续开发和富强之时,我们一方面应该讲好中国故事,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外国文化发展的历史。如同几百年来与西方交流天文认知一样。只有交流,才能发展文化,只有共融,才能促进文明。」我来评论一个:不错